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今晨進辦公室後的感覺很陌生,一切都極其不真實,彷彿慣常的平日生活才是如夢之夢的插曲。當下的現在竟然有如疊成一堆丟在廚房外頭、長期遭受陽光曝晒的報刊,上頭的圖案文字脫色得厲害,報導的時事早已淡出記憶,全沒了個明確的模樣。

urlic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各位看倌不知是否納悶過本網誌的標題是哪門子意思。


想知道答案的人(真的有這種人嗎......),去把下面這張CD找出來聽聽吧。




慶賀法國指揮大師布列茲80大壽的祝壽專輯(其實他本身也是當代作曲名家,只不過他的音樂正常人實在不會拿出來做祝賀之用),與黃金陣容維也納愛樂、夸斯托夫和安蘇菲范歐塔(心)合作馬勒三大聯篇歌曲。好啦好啦,我知道沒講到烏瑪娜,我真的對她不熟咩。不過用馬勒來祝壽實在是頗詭譎的選擇,應該很少像他這樣怕死偏偏人生又淒慘的音樂家了吧(這三套歌曲真的都很慘 – “悼亡兒之歌”夠慘了吧?)。詭異歸詭異,布列茲選擇馬勒的原因其實很好理解,因為當年馬勒本身的作品也不受大眾青睞,他反而是以大指揮家的身分聞名於世;當時攻擊他的人要是知道他的音樂已成為古典樂界的核心主流,而第五號交響曲的慢板還被當成沙龍下午茶情調音樂,應該在地底下都會不由自主的拿頭撞棺材板吧。


不過布列茲老爹,我知道你以馬勒明志之心,但是你的音樂真的再過一百年也不會被拿來當成大賣場的背景音樂啊(話說回來,說不定一百年後人類文明會被母體篡奪,屆時電腦人可能會很愛布列茲的非人音樂唄)。


這一套馬勒歌曲裡頭的”Songs of a Wayfarer”(意思是”旅人之歌”,假如你連翻字典都懶的話)是由夸斯托夫擔綱演唱。他真是字字句句無不掏心掏肺的歌手啊(我發誓這真的跟他身體殘缺沒有關係......);前幾篇也寫過他唱的巴赫清唱劇,當他唱起”Ich habe genung”(”我受夠了”?),催淚效果瀕臨破表啊。


布列茲在此的處理手法頗為耽美(是維也納愛樂造成的心理因素嗎?),非常容易入耳,不會像嘔心瀝血派的馬勒詮釋法(就是那種「聽,我的心好痛」那種啦......)一樣不忍卒聽,也不至於像學究派的馬勒演繹法一樣條理分明、福馬林味嗆鼻(就像......布列茲本身許多作品一樣)。


這張 CD 還有安蘇菲范歐塔(心)唱的”悼亡兒之歌”,大家有興趣找來聽聽唄,活到80歲還生龍活虎很不容易耶(怪了,好像指揮家都有這種能耐)。大家都知道我是以崇拜傑尼斯偶像的心情在聽音樂的,這張真的不算艱澀了啦(不過這也難說,我對噪音的容忍度也不在話下......),不然各位看著辦囉。

urlic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rad mehldau live in tokyo.jpg
從前從前有一位叫做比爾的鋼琴師,他歿後在大家心底留下一塊偌大的真空,當你張開口發不出聲音、甚至面對自己也無言時,心底空掉的這個地方愈是折騰人,那滿滿的空虛像是黑洞一般會將人吞噬。


於是聽過鋼琴師比爾觸鍵囈語的人們不斷地在其他鋼琴師身上尋找前人的影子,這些鋼琴師也一個個循著天體運行,成為月亮背面的暗影。


同樣為了比爾低迴神傷的我認識布萊德,其實是因為那個日趨瘋狂的收音機頭。起初布萊德也只是被比爾幽魂附身的眾多不幸鋼琴師其中一名,但有些人就是能在母體中另闢蹊徑,找出存在的另種可能。布萊德開始吸納收音機頭從銀河彼端播送的宇宙雜訊,再從他指下化成通靈般的神漾吟詠。


或許這又是新的鬼魂攻殼作祟也不一定。


布萊德彈過的收音機頭曲調有:

Exit Music (For a Film): "The Art of the Trio, Vol. 3: Songs" & "The Art of the Trio, Vol. 4: Back at the Vanguard [Live]"


Paranoid Android: "Largo" & "Live in Tokyo"


Everything in Its Right Place: "Anything Goes"


選的正是我最愛的幾首收音機頭。要是哪一天收音機頭的曲調成為爵士標準曲目,布萊德一定是罪魁禍首。(說到這,Cyndi Lauper 的 Time After Time 應該算是準爵士標準曲目了吧?)


"Live in Tokyo" 這張的 Paranoid Android 尤其勾魂哪。

urlic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