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這種玩意有個根本的問題,參與其中的人太多了,很容易一顆老鼠屎使大家前功盡棄。不是指揮搞不清楚自己在導哪齣戲、就是樂團把鄉村小調演奏成安魂曲;不然就是有人放砲,高潮時「筆青」的銅管、直達天聽的合唱有人走音;或是小配角唱得太投入,女主角卻太冷感,男主角還跑錯位置……

天底下沒有哪一晚的歌劇能完美演出,只要指揮歌者樂團表現沒太大錯誤,著名的詠嘆調宣敘調合唱段落出現時你人剛好醒著,那就謝天謝地了!

偏偏,有時候老鼠屎實在太大顆,叫人怎樣都嚥不下那口粥。

首頁照片裡有一張阿巴多沿用1977年愛丁堡藝術節製作版本錄製的<<卡門>>大花版封面。這張是日本唱片藝術最愛的版本,當時阿巴多活力十足,今年過70大壽的女主角貝爾崗莎當年雖是首次詮釋壞女人但表現稱職,算是美貌勝於狐媚的卡門;年輕的多明哥聲音極美,演唱色字頭上一把刀的唐荷塞再適合不過;蔻楚芭絲出飾擔任卡門對照組的村姑,也讓人無從挑剔。

那麼,那顆又黑又大的老鼠屎是誰?就是唱鬥牛士的雪瑞米納斯啦。其實我一直覺得<<卡門>>裡的真正主角應該是鬥牛士埃斯卡米洛才對。他一登場亮相的<鬥牛士之歌>不僅艷冠群芳,更是貫穿全劇的主題:從序曲嘉年華式的嗜血狂歡過渡到「鬥牛士主題」的首次出現,到後來埃斯卡米洛出場率領眾家男丁、充滿男子氣慨的合唱段落,甚至終場卡門痴心相許、斷然拒絕唐荷塞提供她悔改的救贖,背景音樂裡的「鬥牛士主題」竟又轉化成預言流血場景的隱約不安。

在整齣戲中,這位鬥牛士擔任的是串聯男男女女慾望的陽具角色(phallus……行行好讀一下拉岡,別說我走色慾路線),卡門自始至尾迷戀鬥牛士,甚至被男人斥為蕩婦、香消玉殞也在所不惜(其實人家一開始就說她愛的是鬥牛士,唐荷塞只是拿來填牙縫);唐荷塞則是想成為像他一樣的男人,雖說他脫離軍隊與吉普賽人為伍是為了博得美人青睞,但是否也能說他想成為埃斯卡米洛第二 – 被卡門愛的男人?

這樣說來,鬥牛士一角應該要帥得無以復加、man到令人自慚形穢才行,但那位米納斯先生 – 唉呀,他比較像隔壁那位有啤酒肚的老王啦。

對不起大家,這篇我也不知道自己在寫啥,純粹不想上班而已。有空我會再修一修。

小弟在此深深三鞠躬。一、二、三,Sorry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rlic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