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決定在CD的紙包裝上貼貼紙的?

是誰決定為了黏住不知所云的側標,把貼紙直接貼在紙包裝上的?

唱片公司有時間跟金錢去搞那種完全沒有價值只有形容詞的企宣,難道想不到貼紙會毀掉紙製的外殼嗎?

再好的內容和包裝都被臺灣唱片公司的豬頭破壞殆盡。

我就是說你,EMI西洋部,Sigur Ros 就這樣被你們毀了。

要逼消費者去免費下載是很容易的。

urlic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年是莫札特250歲冥誕,唱片市場又磨刀霍霍向牛羊,準備利用這位堪稱普世最受歡迎的古典音樂作曲家狠撈一筆。想當年,不過14年前,莫札特逝世200年時飛利浦推出了驚天動地的莫札特大全集45集180張CD(想當年,我正青春美好哪),這一回大家的手腳似乎沒那麼快,目前市面上只看到了Harmonia Mundi推出的小全集(不過6套CD,人家是獨立小廠咩)。

在眾人預見的莫札特大海嘯來臨之前,過去這一年倒是陸續出版了不少精采的海頓CD。這現象倒是挺有趣的,似乎映證了樂壇倫理,在為永遠的神童慶生前,當然要先捧一下當年提攜他的海頓爸爸囉。而且這一波海頓潮(跟可預見的大海嘯比起來,這真的只能算是小浪潮)的品質精良,甫出爐的2005留聲機大獎中就有兩個項目被海頓拿下。真是可喜可賀。




哈農庫爾特棒下的巴黎交響曲集,拿下留聲機的年度交響樂大獎。不僅演繹佳,價格更是十分超值。(共3張CD)



去年拿下留聲機年度唱片的Rene Jacobs今年再下一城,以神劇<<�四季>>拿下留聲機年度合唱類大獎。以上兩張更是進入最後六強決選,角逐留聲機年度唱片。



Andreas Staier的海頓古鋼琴協奏曲集,風格活潑強烈。



緊跟在上一張古鋼琴協奏曲之後,Ronald Brautigam在BIS也推出古鋼琴協奏曲集,風格不同,成績同樣斐然。



Rene Jacobs繼神劇<<�四季>>後,再度和Freiburger Barockorchester 推出海頓的兩首牛津交響曲,中場收錄當紅女中音Bernarda Fink獻唱的Scena di Berenice。


結論:愛上任何人都是一條不歸路啊……

urlic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我要一所大房子

有很大的落地窗戶

陽光灑在地板上

也溫暖了我的被子

我要一所大房子  

有很多很多的房間

一個房間有最快的網路

一個房間有很多的吉他

一個房間有我漂亮的衣服

一個房間住著朋友和他的愛人

一個房間一個房間

我也不知道該放些什?

我們晚上不睡覺

白天在床上思考

小狗在屋裏奔跑

度過完美的一天

度過完美的一天



……基本上,這是鬼片情節吧。歌搭配上MV感覺更像<<�咒怨>>裡的地縛靈作祟……

urlic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忘記說了,2005年9月26日是晴明千年祭。

再過千年,我還能請託土御門家幫我作法報復負心人嗎?

以前有位客座教授臨別前贈我一句:”Who knows when our paths will cross in a million years?”

真是有禪意。不愧是研究後現代和佛學的哈佛教授。

博雅,你說是吧?

urlic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二戰結束後,奄美大島和琉球都是通過人民自決才重回日本領土。很多時候轉個彎,就走到了異次元,風景全然兩樣。

這張專輯題獻太平洋戰爭中隨嘉義丸葬身海底的人們,彷如霧中風景,萬物都覆上一層灰濛濛的哀愁。音樂風格本身其實已經相當現代感和本島化。推薦給喜歡侯孝賢電影的人。(咦,這干卿底事?)





ps. 奄美大島看起來很像墾丁被搬到東北角去。突然想到UA有一張專輯的照片是去墾丁拍的,大姊你也行行好趕快出專輯來讓我買吧。

Pps. 朝崎郁惠(唸做Asazaki Ikue)婆婆真有型,造型和小她數十歲的元千歲有得拚。請看官網:http://mauvenet.com/asazaki/index.html

urlic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南拳媽媽的<�撫夜>會不會太像人家Spitz<<�三日月ロック>>裡的某首名曲啊?

可別又拿臺灣聽眾心胸狹窄音樂聽的不多這種濠洨藉口出來啊……

urlic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諾拉瓊斯的崛起造福了一拖拉庫的人,各大爵士廠牌驚覺這塊假爵士市場有利可圖,紛紛和流行品牌互相換將合作,期盼能再創諾拉盛況。

這一招也似乎有用,鹹魚翻身的Rod Stewart (他甚至已經要出到第四張所謂的American Songbook,不過他大概是這一波風潮中製作水準最低的吧,不建議購買)和Carly Simon都創下個人許久以來的最佳成績。比他們早一波的Aaron Neville、Linda Ronstadt 和 Anita Baker 則是乾脆轉投傳統爵士大廠門下(Verve 和 Blue Note),成品有好有壞(Anita 實在唱不來爵士樂啊),但銷售成績都不惡。

其實我不覺得這是件壞事,許多樂迷藉此接觸到平常根本不會碰的爵士領域(雖然大部分都還是以流行唱法演唱爵士經典曲目罷了),而一些以往很難出頭的藝人也因此被注意到了。

在這波熱潮中動作最積極的品牌非Verve 莫屬。該品牌當家一姐 Diana Krall 自從嫁給躋身古典樂壇的前龐克樂手 Elvis Costello 之後,也有嫁雞隨雞逐漸偏離大眾口味的藝術化傾向(其實 Diana Krall 的唱功和琴技當今都屬翹楚,只是她以往的豐功偉業都被諾拉瓊斯一張唱片大賣N百萬張蓋過鋒頭),因此 Verve 處心積慮開發下一位搖錢樹的居心明顯。除了開發中古流行藝人唱爵士經典曲目之外,以下是該品牌這一年來兩張挑戰主流市場的力作:





當初會注意到這張唱片的原因很簡單:Madeleine Peyroux 你的聲音會不會太像比莉和老年的艾拉啊?其實Madeleine Peyroux 8年前就推出頗受好評的處女作,中間要隔這麼久時間才推出續篇,說好聽是精心醞釀,但說穿了就是唱片公司關起門來挖金礦時終於發現被自己冷落許久的這號人物。Madeleine Peyroux 這張專輯和別的競爭者比起來較具爵士味,但她演唱的曲目卻包羅萬象,Leonard Cohen、Bob Dylan 和 Elliott Smith 的作品皆名列其中。Peyroux 這個姓看起來法蘭西味十足,Madeleine 雖然在美國出生長大,但她的確住過法國,法文也挺溜;這次她也獻唱了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紅遍巴黎的美國紅伶 Josephine Baker 名曲”J'ai Deux Amours” – 有興趣的人可以找<<�法國香頌Di Da Di>>來睇睇,片頭即將戰敗的希特勒傳電下令佔領巴黎的指揮官毀滅花都時,陷入天人交戰的德軍將領心裡 OS 的就是這首歌<�我有兩個最愛>。只是,當今支身前往法國紅遍花都、被譽為 Josephine Baker 再世的美國紅伶,不是我的偶像蒂蒂橋水女士嗎?……她唱的版本在這裡:







Verve 想靠 Lizz Wright 搶諾拉瓊斯市場的意圖昭然若揭。第一張專輯時還屬於環球流行音樂品牌的 Lizz Wright,到了第二張就被轉檯到 Verve 來,風格也一樣走民謠靈魂路線,還找來諾拉瓊斯成名曲的作者幫她寫了諾拉味十足的”Hit the Ground”,完全強碰諾拉瓊斯。專輯末了還翻唱同品牌現任一姐 Diana Krall 的 “Narrow Daylight”,表面上是輸誠致意,但其實示威較勁的意圖明顯。看來黛安娜的一姐寶座快坐不穩了,Lizz Wright 的流行走向很有可能會賣得比越來越「高額」的 Elvis Costello 夫人好啊。若要問我的感想,這個嘛……Lizz Wright 這張唱片說是 Motown 發行的也不叫人覺得奇怪啊。Verve 真是搶錢搶到瘋了呦。

其實 Lizz Wright 在這張專輯中還和 Madonna 撞歌。嘿嘿,知道的人有賞喔。

urlic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比莉有坎坷的身世和同樣滄桑的嗓音,因此成為「酷」的代表,也是布爾喬亞小知青的偶像。艾拉到了老年因糖尿病截肢,但她的嗓音始終甜美撫慰人心,就算到了最後的最後依然讓人如沐春風,很少有人能抵擋她那種純粹的美好。相較之下,莎拉年輕時有堪稱姣好的外型,人生也無啥大風大浪,音樂生涯中又跨越多個樂種,這在爵士樂界實在非常的政治不正確。是否因為如此,在台灣喜歡她的人比前兩位天后少了許多。我曾認識有人說他聽不慣她鐵肺般驚人的渾厚嗓音和寬廣音域(這真的很怪耶,聲音太好也會被人嫌),還有某位國立大學語言所碩士的室友把她名字唸成莎拉「沃岡」(這個人也跟我說過,中文拼音的問題要交給他們這種專業人士去決定)。

這只能說是白莎莉(姬川亞弓)般的宿命吧,太過完美的人往往讓人忽略他們的努力和認真。人就是要有缺陷才會被疼愛啊……

以下是我當下記憶中擁有的莎拉銘盤(其他有些我甚至可能都忘了有沒有……):





銘盤中的銘盤。英年早逝的小喇叭手克里夫布朗和莎拉的夢幻合作。兩個都是我很愛的人,推薦給所有人。





令人啞口無言的美好。晚期的莎拉對巴西風潮著墨甚深,這是其中最具神漾魔力的一張。當時的流行歌壇應該不少女歌手慶幸莎拉沒打算跨航唱芭樂歌,不然她們都得靠邊站。所有奉流行樂壇天后為女神的信眾都該聽。





小時候唸大學時某次上山出隊,吃飯時間一到男男女女 — 甚至連那些平常很淑女的管院學姊們 – 不顧形象拚個死去活來,只為了爭不知道煮熟了沒的飯和幾個山下沒人理睬的麵筋滷肉罐頭,此時我會在一旁放”Send In the Clown” – 我連吃飯時都很矜的,只是放爵士樂減少競爭對手的策略顯然沒有奏效……





莎拉唱遍百老匯名曲,我和莎拉的定情之作。





莎拉過了中年之後的經典之作還真不少。令人落淚感恩的銘盤。





翻唱亨利曼西尼(沒錯,就是譜<�頑皮豹>的那傢伙)名作的歌曲集,連平常只聽得到演奏版的”Peter Gunn”都填詞演唱。當然有收錄世界名曲”Moon River”、”Dear Heart”、”Days of Wine and Roses”。





有上下兩輯,演唱Duke Ellington 的名作,兩張一併推薦。





最新入荷的一張,其實算是莎拉作品中比較不突出的一張,雖是現場錄音火力卻不足,莎拉的聲音似乎也沒調整到最佳狀態。不過......我就是愛莎拉。

佛洛伊德爺爺說,人小時候的情慾經驗會決定日後擇偶的條件(好啦,整句話我的確淡化處理過,沒辦法,本網誌是普級的)。現在我會那麼愛被譽為莎拉傳人的蒂蒂橋水女士不是沒原因的,只是蒂蒂比較會 Scat 罷了。

有人說,憑Sarah 的資質,她就算登上歌劇舞台依然傲視群雌。此言甚是。特此同場加映美國歌劇界當今首席紅伶蕾妮佛萊明的爵士外遇作品一枚:




不看CD封套真的會以為是黑女人在唱歌,聲音之渾厚沉醇騷靈跟莎拉有得比,和她平常在歌劇院裡的雍容華貴嬌媚完全兩樣。蕾妮說她當初曾經考慮過專職演唱爵士樂,只是後來因緣際會選擇了古典音樂。或許她完成了莎拉當初沒走的那條岔路吧……

urlic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一句話,男男情色版的<<�麥迪遜之橋>>。

而且情色,你沒看錯,各種不該出現的體液在故事中濺滿一地。

怪的是為何女性這麼愛看男男搞在一塊。日本的BL漫畫基本上屬於少女漫畫,有的也是不該看到的全都跑了出來。美國有中年歐巴桑Anne Rice寫的俊帥貴族吸血鬼互相摩蹭耳際 – Anne Rice似乎這樣意淫偷渡還不過癮,她甚至寫過男男色情小說,真不知她老公作何感想?現在這位(又是安妮,也是中年歐巴桑)乾脆把男男A片情節直接攤在陽光下 – 男男牛仔A片應該是暢銷排行榜前幾名吧。

其實這位安妮歐巴桑寫過叫好叫座、還榮獲普立茲獎的”The Shipping News”,也在2002年搬上大銀幕,主演的明星更是嚇嚇叫:Julian Moore、Judi Dench、Kate Blanchett和Kevin Spacey(排名有分先後)。不過這部片再度證明集合大堆頭天王天后翻拍文學名著鐵定不會有好下場 – 不然請問你去戲院看過這部片嗎?

對了,其實你是找不到一本書叫做<<�斷背山>>的,它只是安妮歐巴桑1999年出版的”Close Range: Wyoming Stories”(記憶好的六年級生一定會想起西恩潘還是瑪先生時候拍的<<�強盜爸爸>>,不過一點關係都沒有),這本故事集中的最後一篇故事,短短30頁就結束了。實際的情節其實兩句話就可以結束了,畢竟你還要扣掉許多兩名牛仔牙齒撞牙齒、手指伸進奇怪地方的描述……欸,本網誌是普遍級的,不能再說了。





針對一個地方為素材來寫故事其實是不錯的概念,臺灣這樣的作品不在少數 – 嗯,某某老師也寫篇<�月光山>來瞧瞧吧。當初會買這本書的理由很簡單,我對美國中西部廣袤原野有著莫名的嚮往,一望無際的玉米田在風的吹拂下似乎會顯露出藏在田埂旁的無名屍體或外星人遺跡之類的 – 啊,這都是小學時被Stephen King<<�玉米田的孩子>>害的啦,當年我真的是抱著浪漫西部拓荒想像買下那本書的,誰知道裡面會寫小孩子追殺誤入無名小鎮的大人這種殘害幼童身心的故事哪……


urlic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好久沒聽 Ofra Haza 了,雖然她的 "Ya Ba Ye" 時不時會從心窩裡糾結的血管浮現,隨著脈動流竄身軀四肢。

前幾天聽到 Goran Bregovic 為<<�瑪歌皇后>>一片譜寫的 "ELO Hi"(唉,那時的伊莎貝拉艾珍妮正美艷呢),供獻歌聲的便是久違的 Ofra Haza。該怎麼說呢,感覺像是遇見舊情人神采奕奕地出現面前,心裡不禁激動地想起自己當年愛戀的美好:「我那麼愛過他/她不是沒有原因的啊。」

然後,今天看到一行字:

Haza died unexpectedly of AIDS-related complications on February 23, 2000.

一切都靜默了。





這張當年是從「交叉線」花大錢搬回家的。至今腦海裡依然不時浮現 Ofra 令人心旌搖曳的 "Ya Ba Ye" 哼唱,幻想自己如快速pan的攝影鏡頭,快速穿梭耶路撒冷舊城蜿蜒的街道。(純粹是想像。)

Ofra的聲音極為入世而媚惑、充滿中東想像的情懷,也或許正是如此她才會在西方大受歡迎。"Desert Wind" 這張專輯其實是以西方流行音樂的觀點去製作,但是那濃艷俗麗的調調卻叫人身子忍不住搖擺……

不過各位看官若是有心和我一起悼念美人香消玉殞,把前面說的那首 "ELO Hi" 找出來聽吧。Ofra 的聲音並不悲,但蘊含的強大氣勢直搗人心,令人為之動容;像是面對難以違抗的天命,只能張大嘴巴卻發不出聲音。





另外一個原因是 Goran Bregovic 這張 "Ederlezi" 在市面上好找多了。況且裡頭另外收錄由西非赤腳阿嬤天后 Cesaria Evora 獻聲的 "Ausencia",也是絕唱啊。Cesaira的歌聲有她阿嬤外表看不出來的淡雅憂傷:「再怎麼難過還是得活下去啊」,她好像是這樣唱的。

urlic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男孩和樹?

國王與夜鶯?

撲朔電幻島嶼迷離童話。



橫田進 Susumu Yokota,"The Boy and the Tree"

urlic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要嚇到了。

曲子名為情歌,豹的利爪封喉時仍詫異其身手矯捷,熠燿日光下皮草之華美。

urlic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送我自己的生日之歌:

love I get so lost, sometimes
days pass and this emptiness fills my heart
when I want to run away
I drive off in my car
but whichever way I go
I come back to the place you are

all my instincts, they return
and the grand facade, so soon will burn
without a noise, without my pride
I reach out from the inside

in your eyes
the light the heat
in your eyes
I am complete
in your eyes
I see the doorway to a thousand churches
in your eyes
the resolution of all the fruitless searches
in your eyes
I see the light and the heat
in your eyes
oh, I want to be that complete
I want to touch the light
the heat I see in your eyes

love, I don't like to see so much pain
so much wasted and this moment keeps slipping away
I get so tired of working so hard for our survival
I look to the time with you to keep me awake and alive

and all my instincts, they return
and the grand facade, so soon will burn
without a noise, without my pride
I reach out from the inside

in your eyes
the light the heat
in your eyes
I am complete
in your eyes
I see the doorway to a thousand churches
in your eyes
the resolution of all the fruitless searches
in your eyes
I see the light and the heat
in your eyes
oh, I want to be that complete
I want to touch the light,
the heat I see in your eyes
in your eyes in your eyes
in your eyes in your eyes
in your eyes in your eyes

urlic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開宗明義兩點事項聲明:

1. 我不算喜歡James Blunt,太愛哀哀叫了,芭樂有餘深度不足。”You're Beautiful”是很明顯的例子,薄弱的編曲與旋律走向,看似別出心裁但蜻蜓點水不著邊際的歌詞內容 – 我相信經過台灣唱片公司的巧妙翻譯,這又會變成所謂「刻骨銘心的深刻愛戀寫照」云云,天啊,這首歌講的不過就是路上美女永遠不屬於我。10個字說完,道理就這麼簡單。

然後唱片公司大力文宣炒作,什麼白天拿槍桿子晚上抱吉他,一副他是戰場活菩薩的樣子。不然呢?白天拿槍桿子晚上作女紅打毛線還比較稀奇吧。人家費雪狄斯考當年還在集中營裡開個人第一場演唱會咧。真是夠了,要是他白天當詐騙集團晚上寫歌我還覺得比較了不起咧。





2. 陳綺貞小姐請你不要也淪入阿里不達封底名人推薦的行列好嗎?這樣只會搞臭自己的名聲唄。

接著談正事。我後來還是買了這張專輯。契機是因為聽到專輯中一首叫做”Tears and Rain”的歌(真60年代的歌名……),依然走灑狗血曲風,K歌指數更勝”You're Beautiful”和”High”。當時隱約聽到一句”…find comfort in pain”,心裡突然一震,就把他帶回家了。回神仔細一聽歌詞終於發現原因所在:

How I wish I could surrender my soul;
Shed the clothes that become my skin;
See the liar that burns within my needing.
How I wish I'd chosen darkness from cold.
How I wish I had screamed out loud,
Instead I've found no meaning.

I guess it's time I run far, far away; find comfort in pain,
All pleasure's the same: it just keeps me from trouble.
Hides my true shape, like Dorian Gray.

原來是Dorian Gray,所有世紀末耽美自戀少年的老前輩,幻想自己青春美貌永不凋零,但污穢的罪惡感卻有如暗地裡的魔掌掐住心房。看來James Blunt是有些難言之隱吧,嘿嘿。

話說回來,上上世紀末文本的Dorian Gray最近常常現身,連前年的<<�天降奇兵>>裡也可見到他蒼白的身影 – 王爾德要是知道他的分身出現在好萊塢暑假強檔片中,應該會在巴黎的拉雪茲公墓地底下嗤笑吧。

……不過最好笑的應該是那位蓋國父紀念館的王姓建築師,早年曾把Dorian Gray翻譯成<<�杜連魁>>,時空也改至60年代的島國京城。不知道這位王先生想隱藏的是什麼祕密?

urlic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直到現在,還是不懂為什麼會把他帶回家。

冷笑話喋喋不休的乏味男人。





技巧不佳花了我幾百大洋還只撐了半小時。

我一定是中邪了我。

Ps. 果然被壓在CD堆底下忘記拿出來聽,完全是因為我下意識地逃避。

urlic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